中国植物志
>> 第73(2)卷 >> 桔梗科 Campanulaceae >> 沙参属 Adenophora
21. 中华沙参 图版19: 1-3
Adenophora sinensis A. DC., Monogr. Camp. 354, t. 4, 1. 1830, p. p. excl. var. pilosa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, 4: 778. 1975, quoad nom.
茎单生或数支发自一条茎基上,不分枝,高20-100厘米,无毛或疏生糙毛。基生叶卵圆形,基部圆钝,并向叶柄下延;茎生叶互生,下部的具长至2.5厘米的叶柄,上部的无柄或具短柄,叶片长椭圆形至狭披针形,基部楔形,顶端钝至渐尖,长3-8厘米,宽0.5-2厘米,边缘具尖或钝的细锯齿,两面无毛。花序常有纤细的分枝,组成狭圆锥花序。花梗纤细,长可至3厘米;花萼通常无毛,少数疏生粒状毛,常球状,少为球状倒卵形,裂片条状披针形,长5-7毫米,宽约1毫米;花冠钟状,紫色或紫蓝色,长13-15毫米;花盘短筒状,长1-1.5毫米;花柱超出花冠2-4毫米。蒴果椭圆状球形或圆球状,长6-7毫米,直径约5毫米。种子椭圆状,棕黄色,有一条狭翅状棱,长1.8毫米。花期8-10月。
产安徽南部(祁门)、江西(玉山、广丰、遂川、铅山)、福建西部(建宁)、广东北部(连南)、湖南(湘英山)。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河边草丛或灌丛中。
A. de Candolle 的 A. sinensis 包括两个种是早已知道的,他的 var. pilosa 就是 A. stricta, 但是真正的 A. sinensis 是什么?一直不清楚,自 A. de Candolle 1830 年发表后,迄今未曾有人正确地记述过这个种。A. de Candolle 是根据英国人Staunton 采的标本记载的。Staunton 从北京出发,乘船沿运河至杭州,再由富春江、赣江、北江至广州,从广州回国。因此 A. sinensis 的模式产地最可能在浙江和江西之间或江西和广东之间的分水岭上。那么,我们在这里所描述的这个种在各方面都符合 A. de Candolle 的描述和图,也符合 Staunton 的采集地点。这个种的最大特点是下部的茎生叶具柄,叶片狭长,花梗细长,花萼筒部大多球状,花冠小,花盘短而花柱明显伸出花冠。
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))(第四册778页)上的这个种其实指的是 A. stricta subsp. sessilifolia Hong 中的一部分。